春秋时期,伍子胥为报楚平王杀父兄之仇,说服吴王攻打楚国,楚国大败。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决定复兴楚国,便找到楚昭王商议复国大计。当时楚国已非常衰弱,只有请邻国援助才能恢复国力。由于楚平王的夫人是秦哀公的女儿,楚昭王决定向秦国求救。
于是,楚昭王任命申包胥为使者,前往秦国求兵。申包胥见了秦哀公后,竭力陈述楚国危急的情况,以及吴国的横暴无理,并暗示秦哀公,吴国在灭了楚国后,定会向中原入侵,到时秦国也要忍受兵战之苦了,然后请求秦国尽快发兵伐吴。可是,秦哀公却不愿征战,敷衍申包胥说:“你一路辛苦了,先休息,然后再谈国事吧。”申包胥不肯退出,继续请求,秦哀公一味敷衍,最后索性不理他。
申包胥见秦哀公迟迟不肯答应出兵,就在朝堂上靠墙站着啼哭,日夜不绝,连一口水都不喝,一直哭到第七天不省人事。秦哀公被感动了,亲自喂昏迷的申包胥饮水、吃药,并给他朗诵“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无衣》诗,答应出兵救楚。
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收回了全部的失地。楚国此后逐渐恢复了强国的地位。
秦晋之好
释义
“秦晋之好”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后泛指两家联姻。典出元·乔梦符《玉箫女》:“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兼容。”
溯 源
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相邻,两个国家都很强大,一时谁也无法吞并对方,为了实现霸业,秦穆公主动与晋国结好,而晋国也将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是“秦晋之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