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瓦釜:陶制的锅,这里代表鄙俗音乐。
(23) 高张:居高位而嚣张跋扈。
(24) 吁嗟(xūjiē):感慨,叹息。默默:形容无话可说的样子。
(25) 不逮:比不上,不及。
(26) 知事:一作“知此事”,当从之。
屈原已经遭到放逐,三年没有再见到楚王。他竭尽智慧与忠诚,却因小人的谗言而受到冤蔽。心中烦闷,思虑烦乱,不知应该怎么办。就去拜访太卜郑詹尹,屈原说:“我心里有所疑虑,特请教先生帮我决断。”詹尹就摆好占卜用的蓍草,拂拭灵龟,说:“不知您想说什么事?”屈原说:“我应该诚实勤恳、朴实忠厚呢,还是无休无止地应酬、周旋?我是应该锄草铲田过此一生,还是游说权贵求取功名?应该忠言直谏奋不顾身,还是追求富贵苟且偷生?应该超然世外保持真性,还是像取媚妇人一样奴颜婢膝?应该廉洁正直洁身自处,还是圆滑世故,如油脂滑腻,似熟牛皮柔能缠柱?应该气宇轩昂像矫健的千里马,还是浮游不定像水中的野鸭为保全性命而随波逐流?应该与骏马并驾齐驱,还是跟劣马亦步亦趋?应该与黄鹄比翼齐飞,还是和鸡鸭一道争食?这些事哪个吉利,哪个凶险?哪样不能做,哪样可以干?这世道浑浊,是非不清,薄薄的蝉翼被认为很重,千钧之物却被认为太轻;音响宏亮的黄钟被毁坏抛弃,鄙俗的瓦釜却作乐器雷鸣震天;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能之士则默默无名。不说了吧,谁了解我的廉洁忠贞!”詹尹于是放下筹策辞谢,说:“一尺有嫌它太短之处,一寸有觉其太长之时,万物都有不足之处,智者也有不懂的地方,卦数有时会推算不到,神灵的法力也有所不至。就随您的心意而为,龟卜蓍占实在不能料知此事。”
渔 父
《渔父》是篇思想性和可读性很强的优美辞篇。因屈原遭楚王放逐,心情沮丧、形容枯槁,在漫步江畔、且歌且行之际,遇到渔父。渔父见屈原憔悴不堪,便向屈原发出两个疑问:一问其身份,二问其如此落魄的原因,由此引出屈原的答话。通过屈原与渔父的问答,揭示了屈原的处世态度,表现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以及不惜舍生取义的精神。而渔父是位主张“与世推移”、高蹈遁世、游戏人生的隐者,他随俗俯仰、与时浮沉的处世思想与屈原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屈原面对黑暗现实执著坚守自己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和宁可抛弃珍贵的生命也决不与污秽尘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一方面是渔父看透尘世纷扰而恬淡自安,随性自适,寄情于自然,乐天知命的隐者劝诫。全诗在对比中进行问答,简短而凝练地塑造出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13),受物之汶汶者乎(1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15),鼓枻而去(16)。
颜色:面容,脸色,气色。
形容:形态,容貌。枯槁:这里是形容清瘦的样子。
渔父(fǔ):打渔的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的渔父是隐士的化身。
三闾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举世皆浊我独清:浊、清,指品德行为而言。汪瑗《楚辞集解》:“清,比己之洁,而浊比世之秽也。”王夫之《楚辞通释》:“没于宠利曰浊。”